
解讀:教育,就是教書育人。通過教育,達到合格的政治素質,科學的思想素質、良好的道德素質、健康的心理素質、全面的文化素質......,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,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,更是積極引導人類的思想、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積極有效的途徑。只有教育,才能改變;只有學習,才能克難。境界提升了,格局自然寬,思想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廣。
愚昧的人總會做出荒唐的事,而智慧的人總會鑄就輝煌功績,兩者既近且遠,近則距離、遠則思想,思想寬,證明意識強;思想窄,表明意識淺。倘若改頭換面,就要經受不同教育;想要清除落后意識,就要不斷學習進取。通過教育,才會懂得思想的匱乏、無知的可怕;明白教育的重要,知識的偉大。
“教:上做下學(或模仿);育:正確態度對待客觀。”魯迅說過:“教育是要立人。”一個人從小接受家庭、學校的教育,其首要核心就是先提高人的思想道德,良好的道德素質來源于高尚的道德觀念。只有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,才能使自己的行為進入道德規范的軌道,具有社會公德、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。誠實守信是道德之本,做人要宅心仁厚,誠信豁達;拒絕爾虞我詐、居心叵測。慎獨,是自古以來的道德修養準則,他是一種情操、一種修養、一種自律、一種坦蕩。只有在一切復雜的情況下,把握住自己的道德行為,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狀態。做到仁義禮智信,人才不枉活一世。
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。國家的振興關鍵在人才,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育,教育是立國之本,民族興旺標記,是國家富強的根本之路。一個國家有沒有發展潛力看的是教育,這個國家富不富強看的也是教育。無論什么時代?什么社會?什么制度?這個國家向那方面發展?
教育是不可忽視的。因為無論何時,人類發展都需要有文化的人、有知識的人、有能力的人。
我們讀書,不是啃書本。教育讓我們明白,讀書是為了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只有教育帶來社會的合情、合理、合規、合適,人類才會文明、富強、繁榮、發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