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傅彪先生早在2012年6月10日總結出“發現人才!培養人才!運用人才!是成功之本!”這是偉人之慧眼,伯樂之先知。“先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”欲用人,必先識人,識人者須眼慧心廣,眼慧才能識人,心胸博大,度量寬廣才能容人。傅彪先生以其敏銳的目光,創業的偉績,求實創新的思想,尖銳的指出了這個道理:所謂用人之道,就是“識人而后用”的“領導之法”。
古往: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原則“明主之任人,智者取其謀,愚者取其力,勇者取其威,慎者取其慎,無智愚勇慎兼而用之,故良將無棄才,名主無棄士”,在李世民的眼中,沒有廢人之說。古語云: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”,取其所長,避其所短。領導者必須是一個能夠識才相人的“伯樂”。
今來:領導者要有識人的眼光,用人的膽略,量才錄用,才盡其用。用人之長,天下無不可用之人;用人之短,天下無可用之人。所以:“領導人有了人才要做好戰略決策,戰術思想上指導工作!最終達到人盡其才,物盡其用。爭做行動力最快、執行力最強、有思想有道德、心胸博大科學創新的領導人!”
小人勿用:傅彪先生提到了“無德無才之人要堅決不用”。讀《資治通鑒》有感資治——論司馬光用人說司馬光曾云:“凡取人之術,茍不得圣人 君子而與之,與其得小人,不若得愚人。何則?君子挾才以為善,小人挾才以為惡。挾才以為善者,善無不至矣;挾才以為惡者,惡亦無不至矣。”在人才選以致用之后,對其工作的基本要求應是“嚴、實、公”,在實際工作中注意發現和重用那些處以公心,恪盡職守,想事,干事,成事,不誤事,不整事(不人為的制造矛盾)的人。經常注意通過“親賢臣、遠小人”來順人心、興事業。
然而,對人才的“渴求”,尋找起來往往得艱難,人才難覓是因為策略的缺失。我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,有些領導會感嘆:“招人真難,F在最頭疼的事情,就是找不到合適的人才。”其實不是這樣,你缺的可能不是人才,你缺的是策略。你缺少的是領導者的明智。傅彪的用人倫幫你解答了這個問題,讓你茅塞頓開,它就是你成功路上的一盞的指路明燈。
人才要符合現實的需要。從現實的需要看,當今的選才用人應堅持“以德為先”的標準。“行成于思而毀于隨,業精于勤而荒于嬉”。選人、用人、考核與教育非常重要,真正使能者上、庸者讓、劣者下,想干事的給機會,能干事的給崗位,干成事的給地位,形成有功必賞、有過必罰的健康局面。
員工是企業的主人,作為企業要創造優良的文化氛圍,不斷強化內部的親和力、凝聚力。俗話說“選人靠眼力,育人靠能力,用人靠魄力,留人靠魅力。” 歡迎來自不同背景的同事,相互信任和尊重,分享知識和經驗,并通過合作來改善業績,相互關心,以雙贏需求為基礎尋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,進而尋求個人與單位的和諧,創造一個發展、健康和包容的工作環境。
正如傅彪先生所說“真正做到天下之人為我尊愛為我所用,才是偉大的戰略家。”
評論:氷凨天祤